ITValue社区

可持续的成本优势

作者:尹训宁|文 / 日期:2010-11-15

什么是中国钢铁行业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业内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是“成本”── 一个中国钢铁企业最接近全力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目前,沙钢吨钢成本只有2000元到2500元,而人均产钢量达到825吨,从而使吨钢劳动力成本只有80元,这大大低于300多元的全国平均水平,让沙钢成了中国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的钢厂。能做到这一点,是沈文荣的骄傲,因为他一直坚信建立可持续的成本优势是沙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说到成本控制,在沈文荣的思维中,有着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不同的视角。一直以来,他在企业内部推行“大成本观”与“小成本观”并举。所谓大成本,是指企业在战略发展层面进行的宏观成本核算;而小成本,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环节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好生产很重要,但首先要管理好投资。”沈文荣一直认为投资才是大成本,才是决定成本竞争力的关键。

为了在宏观战略上构建可持续的成本优势,沙钢采取了围绕钢铁主业上下游不断地延展,拉长产业链,以及积极加强围绕主业的配套服务建设。比如,沙钢向上游积极开辟海外铁矿石基地,而在下游则积极丰富产品线,通过纵向一体化形成了可持续的成本优势。在配套服务方面,沙钢凭借深水岸线长达7公里的优势,建造码头17座,其最大的海力6号码头可以停靠15万吨级货轮,每年能为沙钢节约物流成本近4亿元。

不过,沈文荣最津津乐道的是沙钢投资项目管理所带来的独特成本优势。因为这些大的战略方向选择,所有的企业都会看到,但是即便做同样的投入,沙钢却可以做得更高效。

沈文荣说曾经看到过很多企业为了急于扩大规模和产能,以至于盲从、一窝蜂上马很多项目。而沙钢则坚持反其道而行之。在别人都不投资建设项目时,沙钢大举投资项目。举个例子,1999年时,中国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都不投资建设项目,而沙钢则开工建设新的项目。此时建设项目的成本要比以往平均低了3倍多,设计院设计费用不到原来的一半,施工的工人工资由原来的80元一天降到20元一天。而类似的场景在沙钢投资历史上并不少见。

看似简单的逆向思维,其实并不简单。沈文荣认为,如果没有准备在这个行业里做一辈子的信念,没有抱定钢铁行业不动摇的决心,很难真正做到“抓住时机”。实际上,沈文荣对钢铁行业长期发展以及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对这种战略决策的选择至关重要。

而沈文荣对于大成本概念的另一个把控,还体现在要求战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就产生效益”。

过去很多企业进行项目建设时,是等整个项目完成以后再投入生产,而沙钢则不然。“房地产开发商基本上是房子没盖起来,先收钱。”沈文荣表示,“搞项目建设要像搞房地产一样,一边盖房一边赚钱。”比如他要求项目在规划的时候,就要尽可能考虑边建设边投产,这样就相当于提前获得了项目收益。

同时,在项目投资的过程中,沙钢一直在想方设法控制建设成本。1994年沙钢建设厂房时,北京钢铁设计院按照标准提出设计方案,每平米造价达到2500元。但沙钢对此并不满意,要求修改方案,结果每平米造价下降到1580元。即使如此,沙钢仍然不满足,最后找到江苏设计院设计。由于充分采用了沙钢自产钢铁建设的思路,结果厂房造价降低到每平米780元,而厂房的面积达25000平方米,仅此一项就节约了4300万元。

实际上,沈文荣最自豪的是沙钢几乎所有项目的投资在同等质量下,成本往往只有同行投资的一半,最多不超过60%。“要做项目的主人,不要做项目的奴隶!”沈文荣这样说道,“只有这样,才能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获得成本优势,这就相当于提前获得了收益。”

在重视战略投资成本控制的同时,沙钢并没有放弃在生产环节中不断地推进可持续成本优势的建设,比如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大幅度降低人员数量。要知道目前国内同样产能的钢铁企业需要的员工数量,有些是沙钢的3倍之多。

与此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则是沙钢另一个可持续成本优势的亮点。具体来说,沙钢的循环经济包括5大部分:煤气回收利用工程、蒸汽回收利用工程、炉渣回收循环利用工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工程、焦化副产品回收利用工程等。依靠这5大循环系统,2009年沙钢发展循环经济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近16亿元。某种程度上,这让沙钢的成本优势很大一部分不是“省”出来的,而是靠技术创新“赚”出来的。

其实沙钢之所以能够在国企林立的钢铁行业独树一帜,与其奉行的“敢于技术投入”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1994年,沙钢就兴建了亚洲第一座具有上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的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连铸、连轧高速线材生产线,主体设备分别从德国、美国、瑞士等国引进,这让沙钢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生产规模迅速与国际水平接轨;1999年,沙钢与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合资2亿多美元,开发了生产能力为14万吨的冷轧不锈钢项目,是全国三大不锈钢项目中建设周期最短、产生效益最早的成功样板,沙钢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冷轧不锈钢薄板生产基地之一;2002年,沈文荣又导演了以3000万欧元的低廉价格买下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子公司霍施钢铁公司的全部设备,技术改造后,可以使沙钢在15年内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而沙钢其后又最先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能源优化系统,将高炉产生的低热值煤气全部回收用于发电,形成“二次能源”,年发电量可达20多亿千瓦时,发电后产生的蒸汽再用于生产和职工生活。相当于关闭了8座燃煤小锅炉,每年节约原煤3万多吨,使炼钢实现“负能耗生产”。

类似循环经济这样“花钱降成本”的举措,还包括沙钢自1990年以来与国内十几所重点大学建立高层次的合作平台,尤其是在2007年首期投资4亿元建立沙钢钢铁研究院后,吸引了世界顶级的冶金行业专家。这些科研平台的建设,为沙钢带来了累计实施工艺技术创新和高新产品研发百余项,成功实施了50多项“二次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工艺技术,进一步释放了先进工艺装备的潜能,创造的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

“不能一说成本优势,就把眼睛盯着劳动力成本的控制。”沈文荣对《商业价值》记者说道,“成本控制对企业而言,是从战略到执行、从投资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在战略和投资上获得的成本优势,往往比从执行层面和生产层面建立的成本优势有价值得多。”

本文标签: IT战略 降低成本 制造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共有13位社区会员对该文章有贡献:

  • 李圆
  • 刘湘明 《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ITValue发起理事
  • 陈东锋 恒大地产副总裁
  • 陈兵兵
  • 杜建成 江苏道吉面料有限公司IT总监
  • 赵峰
  • 杨振宁
  • 肖利华
  • 陈小青
  • 冯华 深圳市万泉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 丁娅琳
  • 魏已陈
  • 喻胜

该知识文章由以下社区讨论提炼而成:

ITValue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