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区

冯国华:成长型企业的转型之路

作者:ITValue / 日期:2011-05-16

去年10月,诺基亚新任CEO上任两个月后写了一篇《燃烧的海上平台》。他上任后有一个感觉——诺基亚这个平台在燃烧,他要往下跳的时候,却是一片黑暗。为什么三五年前那么辉煌的诺基亚,现在那么黑暗?诺基亚有无数的发明标准、专利,也有很多了不起的流程,也有很多他们自认所谓的创新,为什么这家公司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文章当中所展现出了那种忧虑、彷徨,我相信光用一句“智者察于未萌”是很难解释的。在这么多转型中,这么多企业起起落落,能不能探索出什么方法来避免诺基亚的这种灾难?

配额的取消、投资政策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许小年教授多次谈到人工成本是刚性成本,我们还会不会有再多的成本发生?日本地震加上核辐射引起数码相机价格攀升,因为食品安全使得国产品牌的奶粉没有公信力,金融风暴以后欧美国家对中国产品贸易保护,从打火机到汽车零部件到电子产品,甚至到服装,这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中国在强调从制造往服务转型,人均内需消费只有40%多,相比较印度有70%多,这些宏观经济数据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启示?

国内很多企业到一定规模时开始从本地往海外走,从分散型往整合型走,这里的组织方式、战略、人才、流程和很多考核都完全有必要转型。很多本土品牌在品牌、技术和效率、人均劳动产出等方面跟欧美比也差距甚远,我们在中小企业的战略思考能力、人工成本的结构、全球整合能力更差,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3年。我们在广东和浙江做了一些比较,最长的不过6.57年。所有这些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果企业不能洞察宏观变化、政策变化、企业经营的微观因素变化,很难让企业持续的保持增长、基业常青。

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在人才方面尤其缺乏,没有很好的人才机制、环境和市场供给,使得我们在人才结构优化方面不能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我们做了一些统计,在未来10—15年,中国企业大概需要75000名高端主管,88%的中国高管由于缺少真正跨国经营的经验,在全球化工作中受到阻碍,这些都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什么是中国的成长型企业?他们往往是5—100亿,员工数目在100—3000人,创业年龄不超过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行业分布在制造、服务、零售、金融服务等,在一个行业或某一个细分市场是领军者,他们的烦恼是个体太小,一旦有宏观经济变化,往往难以招架,企业在技术流程绩效方面非常欠缺,干部员工的能力跟不上发展的步骤,渴望变革,但是缺乏能力。

企业的生命周期与重要转折点,无论企业大小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从出生到婴儿期,到学步期再到成长到盛年,企业所经历的挑战和驾驭风险的能力都不一样。这个企业在转变过程中,应该按如何来转呢?企业有它的发展目标,可能来自于战略目标,也可能来自于股东的要求,甚至是分析师、媒体的要求,外界对你的压力也要求你往上发展,发展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要成长;二是要提高效率;三是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

在业务成长方面往往要拓展新的业务,或者提升现有业务。这两方面企业必须具有的能力是什么?你对企业的战略是否可以驾驭?你没有选择,这意味着你选择了今天,今天的选择就是明天的结果,当你做好选择以后,你会不会做好业务模式?你的业务模式是什么?当踏入新领域的时候,你有没有能力做好这样一个业务模式?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有没有能力提升运营效率?能不能把过去分散的研发或创新的能力用一种集成科学的研发管理,更加科学的管理渠道和销售?产品和服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覆盖到客户?

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细细的想过这些问题?工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吗?组织管理模式是不是需要改进?是不是用一个快速消费者的组织管理模式去驾驭了一个高科技产品的管理模式?是不是用中国政府的组织管理模式来架构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这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有哪些行业已经处在危险的边缘,把转型当做董事长和CEO随时随地保持警惕的一个方面?国有企业不需要转型,但是在科技、快速消费品、软件、制药、生物科技、医疗、汽车零部件、旅游和休闲业没有任何保护,受竞争对手、宏观环境、政策影响非常之大,行业是非常脆弱的,怎么样做好转型?我总结是以下几点:

第一,要驾驭转型一定要以价值实现为转型前提,很多企业的转型来自于突然看准一个方向,突然看到一个政府所谓的指引,就开始投资。

第二,转型一定要有清晰的主线和详细的实施计划,要有足够的组织支撑、能力支撑和合适的文化氛围。

第三,转型时一定要有强有力的变革领导人和转型的管理机制。今天的诺基亚如此,以前的IBM也是如此。

第四,转型时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跟转型主题相配套的组织管理体系。

第五,在转型时要跟利益相关者紧密配合,利益相关者要理解,在转型时一起创业的人、同事、支持者、投资者能够支持和理解转型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沟通。哈佛一个研究当你在做转型时,如果有很多人给你祝福,成功的概率会提升26%。

第六,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和转变非常的。我们要往一个新的方向走,如果技术不够,光有雄心没有能力也是做不到的。

最后,必须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来支撑、拥抱。

(以上来自2011中国企业领袖高峰论坛暨金蝶明珠会理事会演讲整理,未经本人确认)

本文标签: IT规划 IT战略 IT互联网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共有7位社区会员对该文章有贡献:

  • 刘湘明 《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ITValue发起理事
  • 窦林卿
  • 杜建成 江苏道吉面料有限公司IT总监
  • 沈凯
  • 张光得
  • 冯华 深圳市万泉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
  • 喻胜

该知识文章由以下社区讨论提炼而成:

ITValue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