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区

大数据改变的商业逻辑

作者:张宇婷 / 日期:2013-04-01

2012年,中国建设银行(亚洲)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兼CIO梁建文工作有了新突破!一年下来,新的数据库项目,已可以使银行精确计算出每位客户的盈利贡献,每种产品、渠道、业务单位的利润,复杂的成本计算实现了精确分摊。基于这种能力,建行亚洲由12位员工组织成立了“决策科学部”,每天从大量的数据中,寻找规律、趋势、特别的事件,挖掘有盈利潜力的客户群,进行精准营销。在数据上,梁建文和他的同事,也开始将关注的焦点由结构性的数据转向非结构性的数据,从以往的客户和财务数据扩展到所有系统交易产生的数据,以此实现财务分析和风险分析。

在激烈竞争的金融行业,面对客户的高要求及严格的监管,梁建文说:“银行生存必须靠数据、靠系统。”通过对大量结构与非结构化数据分析出来的客户详细需求,建行亚洲把一个信用卡的关系发展成全面银行的关系,实现交叉销售。通过将成本分摊到每条业务线﹑每个产品及每个客户中,建行亚洲实现了向流程银行的转型。
这是大数据分析改变企业运营方式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获得的对市场和客户的深刻洞察,正在改变企业运营的商业逻辑。

改变商业逻辑

从传统商业智能分析到应对海量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企业开始应对来自业务系统﹑社交网络、物联网及电子商务、Web浏览记录、传感器信号等领域的海量数据爆发,企业对大数据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企业的发展经历过以产品为导向的战略,以营销为导向的战略,现在开始转向以数据为导向的战略上,通过数据来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

面对如火如荼的大数据潮流,一些企业的CIO和IT工作者已经开始理性张望。以往企业信息化最关注的是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三者的同步,云、移动终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技术颠覆了企业信息化逻辑,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开始受信息流的指导,数据应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洞察和驾驭不确定性,这其中的关键是企业能否理性对待这一概念,并提早树立“数据”思维,从底层起,重新评估企业IT架构,完善决策和业务流程,满足管理需求。

《大数据时代》一书作者维克托认为大数据时代有三大转变:“第一,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赖于随机采样。更高的精确性可使我们发现更多的细节。第二,研究数据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适当忽略微观层面的精确度,将带来更好的洞察力和更大的商业利益。第三,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而是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例如,不去探究机票价格变动的原因,但是关注买机票的最佳时机。”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认为现有大数据公司的盈利模式,不外乎三种:首先,像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因拥有大量的用户信息,以此进行精准营销和个性化广告推介。其次,像IBM和惠普等,通过整合大数据的信息和应用,给其他公司提供“硬件+软件+数据”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后,新兴的创业公司则通过出售数据和服务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单个解决方案。这类公司将大数据商品化,带来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媒体之后的新一波创业浪潮和产业革命。

金融、互联网、政府、零售﹑医疗等行业的发展与大数据越发密切相关。以零售业为例,麦肯锡认为:“如果公司运用数据得当,大数据将在16个领域带来巨大的机遇,将营业利润提高60%以上。在市场营销方面,大数据带来交叉销售、基于地理位置的市场营销、店内行为分析、顾客细分、情感态度分析和多渠道消费体验的改变;在商品层面,实现分类优化、价格优化、上架布局及设计的优化;在运营层面,带来绩效透明和雇员工时优化;在供应链上,体现在库存管理、配送和物流及供应商谈判优化。并能带来价格比较服务和网络营销市场的新商业模式。”

无论是何种观点,数据的存储、搜索和处理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对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上下游价值链数据以及外部数据的快速把握,才能使企业做出正确决策。企业需要清醒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可能带来的改变,并将数据价值转化为行动。

基于数据的新战略

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用户每天更新照片超过1000万张,“喜欢(Like)”按钮或评论的次数超过30亿次,Facebook公司可以深入挖掘其用户喜好。与之相似,2012年12月,Amazon发布“实时竞价广告系统”,正式投入与另两大巨头Google和Facebook的广告竞争之中。Amazon利用用户过去的点击记录和购物信息,来预测用户购买行为,其收入的1/3一来自推荐服务。

2012年11月,东航宣布与招商银行、中国联通签署异业联盟合作协议,三家企业将在渠道合作、营销资源整合、客服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截至2012年10月末,招行“一卡通”累计发卡量超过6400万张、信用卡发卡量超过4300万张;联通各类用户总数超过3.8亿户;东航旅客运输量已列全球前5位,达到6744.07万人次。招行行长马蔚华表示,三方可以在高端客户联动拓展、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与深入合作。

从欧美到国内,2012年,业界巨头的竞合,已充分显示了企业对“大数据”机遇的窥探和急切心情。大数据已经使商业逻辑和传统商业运作模式发生改变,企业由关注供应链、资本层面的运作,转向信息和数据层面的整合,以期发现更多市场机遇,进行精准的客户营销。

信用卡公司VISA使用Hadoop大数据技术能够将两年时间内730亿单交易的时间,从一个月缩减至仅仅13分钟。在技术的驱动下,企业的战略决策﹑研发、营销、售后等多个环节都发生改变。在2012年IBM举行的对全球企业CEO持续调研中,当问及CEO,什么才是企业发展最重大意义的外部因素时,“技术”首次被提到了第一位。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在不同工具的帮助下,消费者的精准营销时代开始了。通过挖掘非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一些社交媒体的数据,企业可以了解每一个个体消费者的情况,从而实现企业的大规模定制和人单合一,实现通过技术推动企业转型,打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边界,打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渠道。

大数据还将带来怎样的改变?谷歌首席经济学家范里安曾多次强调:下一个10年,将出现一类新的专业人才——数据科学家。他们既懂得数据分析,又精通构图艺术,将是大数据时代的导航员。此外,企业的首席信息官﹑首席财务官﹑首席市场官等管理人员将在大数据项目中紧密合作。在SAP与客户的交往中,甚至发现一些CIO正在逐渐变为CEO,当CIO把握住了企业信息化和管理的节奏,CIO将逐渐向CIO、CFO、CEO三个角色的融合发展。

风险和挑战在哪里?

2012年岁末,阿里巴巴投资新浪微博一事进入谈判阶段,一旦新浪微博和淘宝的数据打通,将意味着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在大数据领域的新一步探索。北京殷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架构师朱东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考:“当一家企业掌握了大量的私人信息后,与之相关的数据保密等商业伦理问题变得十分重要,数据会否成为一把双刃剑?”

朱东深扎企业BI研究多年,除了在数据隐私方面提出质疑,他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工具层面的技术问题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驾驭技术的方法更为重要。企业首先要把小数据处理好,将已有的数据价值挖掘出来,再放眼外面更大的世界。”可见,如何更好地打破IT和管理的隔阂,使CIO在大数据时代逐渐从一个仅懂技术的人,变成懂业务、懂管理的领导者至关重要。鑫苑(中国)置业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中心总经理张箭也认为:“大数据的价值更在于如何利用。利用好的话,大数据将是个人、企业或社会的宝贵资产,否则就是一堆毫无意义的字符。”

“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在谈论大数据,让人好生厌烦!”丁香园CTO冯大辉认为:“大数据的商业前景被过分夸大了。”他的建议是:“重视大数据,但没必要抱着大数据的大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数据这个词会和信息爆炸、网格计算、云计算等逐渐被淡忘,当然,到时候可能出现新的时髦词汇了。”中集青岛冷藏产业基地信息中心主任耿峰也很理性:“大数据概念的崛起颇有新瓶旧酒之嫌,可边研究,边寻求其落地之契机。而且大数据是分行业、分规模的,不可一概而论。而基于虚拟化等技术的云化数据中心目前落地土壤适合,未来大数据、云技术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云化的数据中心目前更贴近需求!”作为冷链产业虚拟化落地的标杆,此刻,耿峰已开始在心中盘算如何将“大数据”真正地落地。

大数据意味着企业IT架构的改变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海尔集团部门长高大群认为:“可怕的不是大数据项目本身的资金投入,而是盲目地跟进而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还有不可预知地对于大数据项目的产出要求。”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梁德力被问及大数据对于地产行业的影响时,直言:“大数据对于商业地产或许有点价值,但是数据量太少,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大数据的前提是数据足够规范,宽度足够,深度足够,才有分析的价值。”

相对于传统BI,大数据更具挑战性。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冯朝晖作为集团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和健康管理平台的规划和建设。在他的领导下,集团建设的中央数据库进行全方面的业务数据采集,用于业务分析和商业智能应用。冯朝晖对大数据的理解,更注重其多样化。“在大数据时代,因为是大样本,而且数据来自多个渠道,既有自有业务系统的数据,还有行业数据,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各种数据来源可以互相印证,垃圾数据的影响反而小了。”

CIO的理性态度正说明,从企业到IT从业者都在跃跃欲试大数据。2013年大数据市场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怎样改变?IDC预测:“大数据应用将走入传统行业,风险管控成为商业分析市场新的增长点。除了互联网外,电信、金融和政府行业将会率先试水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分析将会帮助企业实现更为实时的IT治理、风险管理与合规;大数据云服务提供商开始出现。”

在中国由世界制造中心转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必须挑战包括供应链管理、产业链管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仓储、物流的变化等转型。中国的人口、互联网用户数及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居全世界第一,在大数据时代,可供收集的数据将不再是瓶颈,关键之处是如何树立起应对大数据的意识,抓住这个机遇。

本文标签: 金融 制造

推荐阅读

共有24位社区会员对该文章有贡献:

  • 李圆
  • 刘湘明 《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ITValue发起理事
  • ITValue
  • 朱明生 万达酒店管理公司信息部总经理
  • 何雪峰 祈福集团电脑部经理
  • 马绍秋
  • 杜建成 江苏道吉面料有限公司IT总监
  • 周华胜
  • 陈罡
  • 艾军
  • 赖伏虎
  • 张箭
  • 何高胜
  • 吴以四
  • 柳骏
  • 秦丽
  • 朱东
  • 贾坤
  • 陈勇
  • 冯朝晖
  • 黄选锋
  • 杨政勇
  • 朱磊
  • 占焱清

该知识文章由以下社区讨论提炼而成:

ITValue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