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alue社区

中航国际:BI推倒重来

作者:ITValue 吴以四| 文 / 日期:2010-10-18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朱东是个非常乐于分享的人,他把很大一部分的空余时间用来接待前来“取经”的不同企业的CIO和高管们,与他们探讨在BI项目建设中的经验和心得。

姜波也是众多的“取经者”之一。中航国际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BI应用,一度让姜波羡慕不已。

实际上,朱东更羡慕姜波这些前来“取经”的CIO。“当年我们刚开始做BI时,没‘经’可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了很多弯路。”

对于朱东来说,2009年初确实是一段相当“艰难”的时期。辛苦完成的BI系统,应用效果却不尽人意。

“我们当时的错误恰恰是延续了做ERP的思路做BI项目。”朱东说。“用户访谈、需求调研、设计开发、推广应用这样一路走下来,很辛苦,却走上了歧途。”

实施ERP以规范优化业务流程与流程落地为核心,BI建设要以提升企业绩效管理目标为核心,而需求调研中从业务部门和高管层那里得到的,只是他们现有的需求,基于这些现有需求做出来的BI系统,只是简单地对日常管理手段或管理报表的电子化、自动化和图形化,并没有发挥提升管理绩效管理的目标。

传统IT项目的规范流程在BI项目中遭遇失灵,那么BI系统究竟该怎么做?朱东一时间陷入了迷茫。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疑问萦绕在朱东的心头: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怎样才能带来价值?

“我那段时间一直在思考IT的价值,BI考虑地反倒不多。不过,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了,BI的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业务应用系统已经基本部署完成的企业,挖掘IT价值最有效的途径,一定是BI。”朱东说。

通过各种业务应用系统,把管理和业务流程装进去,支撑企业运作,就是IT的价值吗?应该不是!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工具,有效利用它,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形式主义或者错误地利用它,就不可能带来收益。而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不仅需要掌握信息技术,更需要了解业务和管理本身应该如何改进。

于是,朱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找出业务和管理应该变成什么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升企业,建立IT工具与业务的对应关系,利用IT支撑业务与管理的改进以及企业创新,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竞争力。
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课题,因为涉及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鲜有人具备这么宽的知识面。“如果不肯掉这个硬骨头,今后信息化工作的方向就混沌不清,IT的价值就很难挥出来。”朱东说。

朱东联络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快组建了一个研究团队。他们希望研究出一个理想企业模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般性活动这个理想企业都会涉及,这个理想企业在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采用全球顶尖企业的最佳实践。

2010年初,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朱东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理想企业的构建,近50万字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在5月1日出版。

与此同时,推倒重来的中航国际BI项目,也顺利完成。“在完成课题研究之后,我们已经不是从BI的角度看问题了,而是从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该如何提升和改进的视角来看待IT,BI仅仅是一个工具。”朱东说。

在新的BI系统设计前期,项目组会根据理想企业模型,确定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最关心的指标是什么,这些指标应该有哪些业务数据做支撑,进而设计出理想状态下的BI系统需求。开发完成之后,再与对应的业务部门商讨改进。

朱东将中航国际的BI系统命名为IBI(综合商业智能系统),因为在他看来,重新设计的这套BI系统覆盖了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已经超出了传统学术领域对BI定义的范畴。

在朱东看来,企业BI实时之前,需要根据企业的管理目标要求制定与之相配套的一整套企业绩效管理KPI指标体系,BI系统只是对这些KPI指标落地与展现的物理平台,BI项目更像管理项目而不是IT技术项目,因此企业战略管控部门的直接参与,特别是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参与是建设好BI体系的基础与保障。

当然,BI也对前期ERP实施阶段的流程方案与基础数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配套相应的制度、岗位和数据备份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与及时性,才能保证BI 驾驶舱真正成为辅助领导科学决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本文标签: 交通物流 IT项目管理 ERP BI

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共有15位社区会员对该文章有贡献:

  • 陈金雄  福州总医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科主任
  • 何雪峰 祈福集团电脑部经理
  • 孙亮
  • 刘晋军
  • 王新波 中远集运计算机中心 总经理
  • 刘晓军
  • 丁娅琳
  • 吴以四
  • 姜波 京博控股集团 CIO
  • 朱东
  • 吴大为
  • 谢冬华
  • 江毅然
  • 王春晖
  • 陈勇

该知识文章由以下社区讨论提炼而成:

ITValue社区